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发表时间:2021-01-14 21:28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1、自然界中硅只以 态形式存在。 2、(1)结构:与金刚石类似 (2)化学性质:较稳定 ①与强碱反应(NaOH溶液)(化): ②与惟一酸(氢氟酸)反应(化): ③加热时与氧气反应: (4)Si用途: 二、二氧化硅 1、结构:晶体是以Si:O=1:2组成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SiO2是化学式不是分子式。 2、物理性质:熔点 、硬度 、 溶于水 3、化学性质:不活泼 (1)是酸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NaOH溶液)(化) (NaOH溶液要用 塞,熔化NaOH的坩埚不能用石英坩埚)。 ②与CaO反应(化) (2)特性:与惟一酸(氢氟酸)反应(化) (氢氟酸应该用 瓶贮存,可以用HF在玻璃上刻花纹)。 (3)制取粗硅: 粗硅提纯涉及的方程式: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 4、SiO2用途: 三、硅酸 1、物理性质:白色难溶胶状物质 2、制备:Na2SiO3溶液与酸(HCl)反应制得(化): 3、化学性质:是一种弱酸,酸性比H2CO3 (1)与NaOH溶液反应(离) 4、硅胶用途: 四、硅酸盐 1、大多数硅酸盐都难溶于水,硅酸钠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 的原料。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产品 陶瓷 原料:黏土 水泥 原料:黏土、石灰石 场所:水泥回转窑 玻璃 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 场所:玻璃窑 反应 ;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有耐高温、强度大,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特性。 复习课本78-79页相关内容。 氯及其化合物 一、Cl2 1、物理性质: 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1: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将变价金属氧化成高价) ①与Cu反应(化) ②与Fe反应(化) (常温下与干燥氯气不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化): (盐酸工业制法),现象 。 (3)与H2O反应(离): (氯气水溶液叫氯水) (4)与碱溶液反应(离) (制漂白液,氯气尾气处理) (5)氧化性:①与FeCl2反应(离)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②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气(离) (现象: ) 3、氯气制法: (1)实验室制取原理(化): 实验室快速制备Cl2方法: KMnO4+ HCl(浓)= KCl+ MnCl2+ Cl2+ H2O 将制备的氯气依次通过 和 可以除去Cl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收集方法: 或者 。 (3) 新制氯水成分 分子: 离子: 久置氯水成分最终变成 涉及的反应有: ,
二、HClO 1、弱酸性:(酸性比碳酸 ) 2、不稳定: 3、强氧化性(用途): 三、漂白粉 1、 制法: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化) 2、 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3、 漂白原理:(化) ; (化) (漂白粉溶液中加盐酸提高漂白性) 4、久置失效发生的反应(化): 、 硫及其化合物 一、S 1、在自然界中既可以 形式存在也可以 形式存在 2、物理性质:黄色晶体, 溶于水, 溶于酒精, 溶于CS2 3、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如O2反应(化): (在O2中燃烧只生成SO2) (2)与金属(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 ①与铁 ②与铜 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溶于水(1:4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①与水反应:(化) (亚硫酸是二元弱酸,不稳定,易分解)②与碱反应:(离) (SO2尾气处理) (离) (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化) (燃煤脱硫) 氧化性:与H2S反应(化) (3)还原性 ①与O2反应(化) ②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碘水、双氧水、硝酸等氧化成 与氯水反应(离) (4)漂白性:SO2可以结合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比如可以漂白品红溶液、纸浆等,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3、用文字解释SO2使下列溶液褪色的原理:(1)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SO2的漂白性 (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三、SO3 在标况下是 态。SO3是酸性氧化物,极易与水反应(化): 四、H2S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还原性很强,容易被氧化。 注意:CO2和SO2与CaCl2和BaCl2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但SO3可与CaCl2或BaCl2可以产生白色沉淀,SO2与Ba(NO3)2会产生白色沉淀。 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 吸附型:如 结合型:如 SO2(漂白后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后可以复原, 漂白酸碱指示剂) 氧化型:如 (漂白后的物质稳定,加热后不可以复原) 氮及其化合物 N2:性质较稳定,常作保护气,在放电条件与氧气反应(化): 与氢气反应: (工业制氨) 二、NO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1)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化): (NO与O2不共存) (2)与O2混合被水吸收(化): 三、NO2 1、物理性质: 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化): ②与O2混合被水吸收(化): NO2有毒,可以用 溶液处理尾气。 四、氨及铵盐 1、氨的物理性质:氨气是 色 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可作 ,极易溶于水(1:700) 2、形成喷泉的原理:形成喷泉最根本的原因是瓶内外存在 。 常见喷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类: (1)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与水。 (2)酸性气体(HCl、SO2、CO2、H2S等)与NaOH(aq)也能形成喷泉。 3、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反应 (NH3·H2O为一元弱碱,受热一分解) (2)NH3与酸反应: ①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注意: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但只有挥发性酸盐酸硝酸能产生白烟)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②氨与酸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 。 (3)NH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 工业利用NH3合成硝酸所涉及到的方程式有: ; ; 。 4.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 。 碳酸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 。 (2)铵盐与碱的反应 常温下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加热条件下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6.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 (2)装置:“ +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 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 (4)干燥:干燥剂选用 。 (5)验满方法:① ② (6)实验室快速制备氨气的方法有 , 浓硫酸和硝酸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 。蔗糖变黑的本质: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化) 浓硫酸的作用是 。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化)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加热时反应可继续进行。 二、硝酸 1、不稳定性: (故应用 试剂瓶保存于 处) 2、强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浓硝酸的作用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 、 表面钝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