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10-20 16:36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刘小锟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指引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顺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当下,教育考核目标愈加全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教学模式。这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大多数教师以分数作为学生能力的评判依据,一味侧重于传授大纲中的考点内容,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与个性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促使其在问题探索过程中,明确化学知识的价值,提升求知欲。其二,教师要深入探究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并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与调整教学模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强化知识点的整合,注重化学的推理过程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相应的知识点,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某些思维,如证据推理、深层思索等,帮助其有效构建起知识体系。从实践来看,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对其学习新知识、运用知识体系等,均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解“碱金属”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描绘原子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碱金属原子结构的递变性、相似性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为使学生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整合。又如,在教学“乙烯的加成反应”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立足于乙烯促使溴的四氯化碳液体的颜色发生褪变的实际现象思考问题,带领他们结合乙烯与溴的分子结构,探索得出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验教学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氯化铵分解”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进行氯化铵分解的实验探究。首先,各个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及探讨,自主编制实验方案,并在班内分享;其次,教师对比每一个小组的方案,并鼓励其他小组给出相应的评价,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方案;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实验,并向学生说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快速记下实验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现象及其中所涉及的重要参数。 四、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科精神 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要想切实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教师就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出发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描述自己较熟悉的铝制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铝箔,结合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铝的性质。再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并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铝箔熔化;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及其相关原理。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砂纸打磨铝箔的表面,用“加热经过打磨的铝箔会引发什么化学现象?”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并通过实验论证。教师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事物导入教学,通过联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深入了解了铝的化学性质,巩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促进了探究意识与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有效养成。 五、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多方面影响因素,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深入了解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上一篇《认识相机》教学设计
文章分类:
微课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