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10课发表时间:2020-10-01 14:43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据统计,2015—2018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1%、56.2%、57.5%、58.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 ) ①全面提高引智水平,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③科技潜能有效激发,已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科技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武汉市实施“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养老、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民宿特色村,带动脱贫致富。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举措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路径是( ) A.开发乡村资源→乡村脱贫致富→村民收入提高→乡村旅游兴起 B.开发乡村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村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 C.增加村民就业→村民收入提高→开发乡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D.村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乡村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兴起 3.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下列传导路径能正确反映上述要求意图的是 A.推动能源消费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B.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进能源消费升级→保护生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C.推动新型能源开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建设美丽乡村 D.延伸农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 4.“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章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规定 ①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隐患 ②要求企业把社会效益作为经营的直接目的 ③把坚持绿色原则上升为民法基本原则 ④实现了法治保障与新发展理念的同频共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要瞄准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相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落实上述要求有利于 ①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发展实体经济,以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③促进同质化消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0年一季度,国家陆续出台了扩大汽车消费、延续实施普惠金融和西部大开发优惠等税收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减税降费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推进供给侧改革 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④激发企业创造力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7.“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新基建的发展,将成为撬动中国数十万亿市场的新引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新基建”相关领域发挥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建设5G基站--设备供应商收入增长--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筑牢万物互联坚实根基 ②建设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环境保护绿色发展 ④建设工业互联网--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高效共享--提高全产业链生产效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以下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措施是 ①增加财政补贴,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深入推进简政减税降费,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 ③全面推进“互联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合理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近年来,国家对蔬菜大棚实行补贴政策,基本上是按大棚占地面积给子每平方2元的补助,或按大棚造价总额的25%左右予以补贴。每个地方每年补贴不同,具体要参照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对蔬菜大棚实行补贴是为了( ) ①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温室大棚 ②调整蔬菜种植的所有制结构,稳定蔬菜生产 ③增加蔬菜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发挥农业主导作用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 ) ①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②转换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 ③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④防范化解风险,实现高速增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情况。促成这一变化的经济措施有( )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安排就业 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消费新供给 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④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进入新时代后,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让实业从业者振奋。我们要真正把实体经济当作“压舱石”,加速转型升级,发展强而优的实业,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需要( )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③营造优越的人才环境,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④以科技为引领,突出政府在实体经济转型中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为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据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 ②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增加“海外仓”建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打造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快“走出去”步伐→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④推进自贸区谈判→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2019年国家将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养殖基地与农产品流通设施,补贴最高可达1亿元。国家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经济意义在于( ) ①确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收益 ②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③发挥财政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④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供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人群体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导致经济循环不畅。为此,我国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下列有利于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路径是( ) ①鼓励创新,增强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 ③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深入研究市场变化→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16.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这说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①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要积极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需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④限制污染企业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此应( ) ①提倡紧缩消费,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②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让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2019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贫困人口减少1 000 万以上的预期目标。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这个预期目标有助于( ) A.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消除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创新发展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19.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目标的是( ) 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③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领先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要求( ) ①借鉴绿色GDP核算方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②缩小区域之间、地方之间的GDP总量、增长速度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④优化全球产业结构,促进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6---------10 11-----15 16--------20 21.(2020·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 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乡村振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并就政府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具体建议。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增长,说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科技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②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应排除;我国目前尚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③不符合实际。 2.【答案】B【解析】本题“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养老、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传导的起点为开发乡村资源,终点为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试题材料的因果关系推导,开发乡村资源会促进农村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使村民收入提高,助力乡村振兴,B正确。 3.【答案】B【解析】A:材料阐释的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动能源消费升级,但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A排除。B: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这是要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进能源消费升级,保护生态,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B符合题意。C:材料阐释的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这可以推动新型能源开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但并不涉及落实农村土地承包,C排除。D:材料未涉及促进农民增收,也未涉及缩小城乡差距,更与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无关,D排除。故本题选B。 4.【答案】D【解析】①:“从根本上消除”夸大了题中规定的作用,①排除。②:企业把盈利作为经营的直接目的,②错误。③④:“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等,是把坚持绿色原则上升为民法基本原则,实现了法治保障与新发展理念的同频共振,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答案】B【解析】①④:加快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相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这有利于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①④符合题意。②: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可以并存,落实上述要求并不是要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②错误。③:不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不是促进同质化消费,③排除。 6.【答案】B【解析】③: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③排第一位。④: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有利于激发企业创造力,④排第二位。①:企业创造力激发,有利于推进供给侧改革,①排第三位。②:推进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②排第四位。因此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减税降费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③→④→①→②。故本题选B。 7.【答案】B【解析】③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为我国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汽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新基建有利于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占领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奠定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新基础,促进资源高效共享,提高产业链生产效率,③④符合题意。①:建设5G基站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筑牢万物互联坚实根基,但不是直接增加设备供应商收入,①错误。②:建设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极大方便了民众出行,催生新需求,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这不是发挥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排除②。故本题选B。 8.【答案】C【解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中“消费需求”,④中“投资”体现了①④是从需求侧入手的。 9.【答案】D 【解析】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调整蔬菜种植的所有制结构,②错误。④“发挥农业主导作用”错误。题目中,近年来,国家对蔬菜大棚实行补贴政策,此项补贴是为了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投资建设温室大棚,增加蔬菜的有效供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①③入选。 10.【答案】A 【解析】“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从而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①符合题意。“转换发展动能,提高发展质量”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扩大消费需求”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无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实现高速增长”错误,④错误。 11.【答案】D【解析】2010—2018年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关,也与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安全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有关,②④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并非统筹安排就业,①表述有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提高消费贡献率无直接关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③错误。 12.【答案】B【解析】实现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人才支撑,故①③符合题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与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④表述错误,排除。 13.【答案】B 【解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形成以技术、质量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符合题意。我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错误,②错误。“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属于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所以加快“走出去”步伐与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③错误。推进经济自贸区建设,有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建立更加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④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不能确定农产品价格,①错误。试题未提及区域协调发展,②排除。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养殖基地与农产品流通设施,进行财政补贴,这反映了发挥财政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也体现了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④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供给结构跟不上国内中等收人群体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可以看出,首先应该深人研究市场变化,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因此,④应排首位。要更好的的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就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让市场主体公平充分竞争,②应排第二位。通过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让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市场要素充分涌流,能够鼓励创新,增强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①应排第三位。市场主体注重创新,活力增强,生产要素合理利用,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有助于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应排尾位。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④→②→①→③,B正确。 16.【答案】B【解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需要社会各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未涉及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②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④中“限制污染企业发展”表述错误。 17.【答案】B【解析】①中“紧缩消费”观点错误,不选;④体现共享发展的理念,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意,入选。 18.【答案】A【解析】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符合题意;收入差距不能消除,B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创新发展,C不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D错误。 19.【答案】A【解析】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①②属于从2020年到2035年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入选;③④属于第二个阶段的目标,不选。 20.【答案】B【解析】要想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就要求借鉴绿色GDP核算方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①正确;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并不是要缩小区域之间、地方之间GDP总量的差距,②不选;要想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就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③正确;我国并不能做到优化全球产业结构,④错误。 21.【答案】意义:①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农村的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的实施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③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府举措:①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统筹兼顾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全面进步。②推进农村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吸引城里人下乡和农民返乡创业。③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对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支出,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④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举措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小问,要求分析乡村振兴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解答本问,首先要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然后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政府应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结合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等方面回答。
文章分类:
微课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