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运动会小练习发表时间:2022-04-26 10:11 运动会小练习 1. 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2.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 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 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4. 东晋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反映了这些地区() 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6.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于是,有卖田宅、鬻(卖)子孙以偿责(债)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保守性 B.再生性 C.脆弱性 D.稳定性 7.下图分别为唐、宋时期对外贸易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导致唐宋对外贸易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一唐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图二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A.经济格局的演变 B.航海技术的发展 C.宋代政府的鼓励 D.抑商政策的松弛 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该法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商贾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B.提倡粮食节约,严禁商品流通 C.稳定市场物价,增强军事力量 D.调整商业布局,加强户籍管理 9.“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10.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支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1.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12.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官员丘濬向皇帝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16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量达到白炽化的时期。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现实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8分)
运动会小练习答案
1-5BCBDB 6-10CAADC 11-12DA 13.(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在民间的流行;政府推动。(6分) 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货币体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赋役制度的变革;影响了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密切了中国同世界的经济联系。(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 (2)趋势: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任意四点8分) 运动会小练习 1. 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 2.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 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 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4. 东晋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反映了这些地区() 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6.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于是,有卖田宅、鬻(卖)子孙以偿责(债)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保守性 B.再生性 C.脆弱性 D.稳定性 7.下图分别为唐、宋时期对外贸易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导致唐宋对外贸易路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一唐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图二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 A.经济格局的演变 B.航海技术的发展 C.宋代政府的鼓励 D.抑商政策的松弛 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该法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商贾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B.提倡粮食节约,严禁商品流通 C.稳定市场物价,增强军事力量 D.调整商业布局,加强户籍管理 9.“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10.1934年,中国银行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支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11.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12.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官员丘濬向皇帝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16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量达到白炽化的时期。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现实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8分)
运动会小练习答案
1-5BCBDB 6-10CAADC 11-12DA 13.(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在民间的流行;政府推动。(6分) 影响: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货币体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赋役制度的变革;影响了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密切了中国同世界的经济联系。(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 (2)趋势: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任意四点8分) 上一篇历史清明作业
|